導讀 : 與青年菜君、愛餐桌等直接自己賣菜不同,味庫是一個半成品淨菜平台,整合的是兩類B端。
“北京有10萬用戶買過我們的菜,日訂單峰值3000單,平均穩定在1000單左右,客單價接近50元。”這是半成品生鮮電商平台味庫交出的數據。
與青年菜君、愛餐桌等直接自己賣菜不同,味庫是一個半成品淨菜平台,整合的是兩類B端,一是淨菜廚坊、福成五豐之類的中央廚房;二是俏江南、九頭鷹之類的餐廳廚房,後者範圍局限在餐館周圍兩三公裡之内。因為隻提供半成品淨菜,他們的做法相當于将超市和菜市場買菜環節砍掉。據其聯合創始人透露,味庫的菜品價格相當于超市售價的6到7折。
給菜品買保險
“生鮮電商所會碰到的問題我們都會碰到,生鮮電商碰不到的半成品電商也會碰到。”味庫聯合創始人海若感歎,半成品生鮮電商很苦很累,裡面涉及大量問題,譬如嚴格的時效限制。
味庫在做淨菜半成品電商方面有三個特點:一是品控上,聯合中國人壽推出買菜險,所有生鮮半成品淨菜商家入駐味庫APP平台,均須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。用戶在味庫APP上買菜有明确的在線交易記錄,一旦發生問題可實現快速查詢和追溯。
二是冷鍊物流配送,這是做生鮮物流電商普遍的難點和痛點。目前給味庫平台做冷鍊物流配送配送的公司,包括萬家康、黑狗、萬家康、路達達四家公司合作。餐廳廚房覆蓋周圍兩至三公裡,中央廚房通過冷練車配送,隻是需要提前一天預定。而配送的費用統一為5元。
作為高成本的冷鍊物流,以味庫目前5元的配送費完全不夠覆蓋成本,味庫聯合創始人海若坦言,現在還處于貼錢運營狀态。不過,她并沒有自建物流的打算,當然也沒有自建物流體系的能力,“目前隻做兩個事情:供應鍊和市場推廣。”
三是菜品的來源,全部來自兩個方面:餐廳和中央廚房,尤其以中央廚房為主,平台上目前已經接入了20多個中央廚房,100多個餐廳廚房。味庫等于把之前中央廚房規模化的生産,變成多元化的需求,小批量生産。而讓中央廚房做出這種改變的是,能夠讓他們直接對接消費者,供應商可以通過後台看到用戶的反饋和評論。這種互動改變了供應商悶頭生産,不關注用戶體驗的狀态。餐廳廚房方面,“飯點”的時候忙死、“非飯點”的時候閑死,但是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?一直沒法根據高峰期和低谷期流量來增減。利用“非飯點”的空餘時間作為代加工點,提供半成品淨菜也能夠增加收入。
為了保證供應商的菜品質量,味庫已經開始在搭建自己的Cooking studio(美食錄制棚),買食材親自烹制,檢驗菜品品質,更為重要的是拍攝美食和錄制視頻之用。目前味庫頁面的介紹都是純文字的步驟介紹,味庫打算把做法全部錄制成幾十秒的短視頻,供用戶參考。“之前做的事情是讓用戶買到菜,現在的事情是讓用戶更好的把菜做出來。”
先掃描食材再檢索菜譜
味庫的創始人兼CEO顧東君曾在九陽集團擔任發言人,這一次出來創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做家電時的啟發。早再2011年牽頭做了一款與味庫類似的産品,根據各家家電廚具情況選擇合适菜譜。
味庫并非是一款純菜譜類應用,相比于單純做一個連接中央廚房和消費者,味庫延伸出了菜譜搜索功能,一方面搜索菜品名稱找到需要購買的食材;另一方面,能夠根據廚房已有食材和廚具提供菜譜。舉例而言,掃描廚具的二維碼,選擇廚房已有的菜品,系統可以自動生成上百種菜譜,每種下面都有烹饪步驟,打破了菜譜類應用的單向度呈現搜索結果的局面,讓用戶可以充分利用現有食材和廚電,實現美食的烹饪。這種工具屬性和導購邏輯為平台帶來大量流量,這也是味庫與其他平台做法的差異化之處。
關于未來如何盈利的問題,海若透露,包括電商和廣告盈利,不過當下還處于貼錢運營狀态,“我現在不是要把用戶量做起來,而是把交易量做起來,說不定未來還會出現第三種,第四種模式呢,who knows?”
不過相比于盈利模式上的含混,味庫有一點很清晰一緻:員工吃胖了算工傷。因為每天需要買各種食材回來烹饪,試驗,錄制視頻。錄制完之後的菜都由内部員工消化,而有時一天錄制的烹饪視頻高達上百道菜。
生鮮電商依然困難重重
今日資本徐新曾在網易科技峰會上表示,電商還有最後一個堡壘就是生鮮,你拿下了生鮮就能拿下天下,互聯網這麼風水水起,占整個社會零售銷售總額隻有10%,那90%你還沒撈着呢,那90%就是生鮮。而地方政府也開始在積極推進淨菜工程,北京市的淨菜産業平台更是被納入“十三五”規劃,獲得了大量政策上的傾斜。
不過同樣不容忽視的是,當下用戶習慣在超市和菜市場買菜,或是買菜的群體并非8090後,而是父母一輩,市場真正成熟可能還需要等待。海若也反複強調,當下的問題是要提高用戶的長期的使用習慣,“如果用戶一個月買一次基本上就活不下去了。”因為昂貴的物流成本決定了量少難以長久運營。
另外,中央廚房和餐廳廚房盡管能通過平台賣菜,增加銷量,及時獲得市場反饋,但畢竟量不大,這對平台的依賴程度或許也是一個考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