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聞

誰導演了溫州制造的危機

前些天在電視上看了一個“20%左右的溫州中小企業關門”的專題節目,看後我幾乎徹夜難眠。這方曾經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中國民企磅礴崛起的熱土,如今所發生的重重危機其實深刻地折射了中國制造的危機,溫州制造危機的縮影正是中國制造危機的真相端倪。

溫州曾經生産了全國10%的服裝、20%的鞋、60%的剃須刀、65%的鎖具、80%的眼鏡、90%的金屬外殼打火機和90%的水彩筆,溫州的低壓電器、五金制品、汽車摩托車配件、陶瓷制品在國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,應該說溫州制造的崛起就是中國制造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。但随着國際市場競争國内化、國内競争國際化和全球化競争的縱深,不僅僅是溫州制造開始步入調整期,回頭看青島制造、甯波制造、順德制造等無不顯現出整個制造業所面臨的危機和困局。一方面,它反映了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加大對企業帶來的生存壓力,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這些區域産業結構的落伍,智力轉型迫在眉睫。實際上,後者才是真正導緻中國制造發生危機的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,我們很多企業仍沉浸在産能比拼、重複性低層次投資建設、大打價格戰、犧牲和透支企業賴以生存的資源中而不能自拔,這些日積月累的短期利益戰術最終導緻中國制造的競争力不升反降,甚至部分行業發生嚴重危機。更為緻命的是,内耗的增加、效率的降低、技術創新投入的缺失、盲目效仿和拿來主義、缺乏品牌長期戰精神等也最終殃及企業自身。

要真正解決中國制造在發展中所面臨的危機,最根本的,我認為還是企業自身的覺醒,能夠拯救中國制造危機的不是從根本上去依靠政策拯救,尋找靠山,而是每一個企業應該深刻反思30年來我們獲得發展的原因,理性面對眼前的危機以及思考如何實施轉型、改變競争策略、追求企業發展的可持續。

我一直認為,制造業在中國并不是無路可尋,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提升自身的價值鍊而走出困境。如果說前三十年中國企業依靠資源優勢、勞動力成本優勢、計劃轉市場的空白獲得了生存和發展,那麼下一個十年、二十年怎麼辦?我們絕對不能再親手導演這些悲劇,人為地給自己制造危機了。溫州制造所發生的危機,中國制造現階段所面臨群體性的經營困境,我認為某種意義上是好事,它至少讓我們真正認清自己,學會如何眼睛向内向外同時看、如何尋找創新路徑、如何破冰帶領企業實施價值化生存,它既是冰涼的當頭冷水,更是我們生存的曙光。

Copyright (c) 2014-2022緬甸金年会app集團 版權所有 豫ICP备2021004787号

傰 覾剕V? 齦3諮?皸?s挼嚮mrEb?{T璌?浗撘 軵蜓h>l>}?旝?怒?AIあ9G汍s姱wE軎踕哜酠數M?彅 P璳lС??}z????D釘?鸝顇a躤﹉~?癅镈@ 訣?g饹\q?餳r轞7 ?v-鷀}ta涠
XML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