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臘月,一些勞動者直言戶外作業的艱辛,“防凍靠捂靠使勁兒幹”“天氣越惡劣活兒越多,幹活時間越長”
拿什麼溫暖你,低溫下的勞動者
閱讀提示
歲月靜好,是有人負重前行;生活如常,是有人迎寒奮戰。眼下,各地“速凍”模式來襲,為了溫暖城市的冬天,戶外勞動者堅守崗位。高寒環境下,他們工作地點不固定,就餐、飲水、休息等面臨着困難。辛勤付出之時,他們期待在防護用品、低溫工時、低溫津貼等方面的保障更“暖”。
“這個冬天都下10多場雪了,可把我們折騰得夠嗆!”寒冬臘月,長春市迎來一年最冷時節。1月15日16點左右,環衛工人王麗收拾好清潔工具,結束了一天的工作。摘下防寒手套,她搓了搓被寒風吹得通紅的臉頰,這個冬天的清雪任務重到讓她和同事有些吃不消。
東北的冬天,滴水成冰。為讓城市整潔美麗、保證人們生活和出行便利,雪雕工人、環衛工、外賣小哥等戶外勞動者不懼嚴寒,在街頭巷尾勞作着,為城市帶來溫暖。
當他們在“速凍天”裡忙碌時,相應的勞動保護狀況如何?對此,記者近日深入3個行業戶外勞動者工作的現場,探尋如何更好地保障他們的“暖”權益。
“防凍靠捂靠使勁兒幹”
期待防護裝備更“高級”
不像環衛工清掃時有樓宇遮風,也不似送餐時能進店取得片刻溫暖,雪雕工的勞動環境是真正的冰天雪地。
日前,記者在長春市一家公園見到雪雕工胡守雙時,他正在一座高20多米的雪坯上揮鏟作業。當天長春零下10多攝氏度,因周邊空曠、滿是冰雪,置身其中“凍感”加倍,還沒站到半個小時,記者就已冷個通透,而胡守雙有自己的取暖“招數”,“防凍靠捂靠使勁兒幹。”
工作時,胡守雙全副“羽絨”武裝,尤其是褲子,要抗風防水,一雙迷彩色雪地鞋尤其厚實,當然帽子手套也必不可少。
“每天要幹8小時以上,穿再厚也不抗凍,不過雪坯十分堅硬,雕刻起來要用不少力氣,動起來就暖和了。”胡守雙樂觀地說道。在冰與火的碰撞中,雪雕工們必須拿捏好工作力度,不僅要防止凍傷,還要避免出汗過多,不然身上濕漉漉的,“冷風一吹容易生病”。
近日,有地方工會開展調查,7000多名職工參與,90%以上的受訪職工認為,低溫作業容易造成冷凍傷,還會誘發加重心腦血管疾病,“低溫比高溫更可怕,低溫會留下很多毛病,治都治不好。”
事實上,2013年修訂的《職業病分類和目錄》,便将“凍傷”列為新增職業病之一,随後,2015年修訂的《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》,又将“低溫”列為新增職業病危害因素之一。
按照《職業病防治法》,用人單位應從為勞動者提供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等方面,做好低溫環境工作的職業健康保護。對此,胡守雙不敢奢望,多年來,他和老鄉一直是哪兒有活幹就“遊擊”到哪兒,按時足額拿到錢就行。在他看來,低溫防護裝備等“高級”權益,“隻有正規大單位才有”。
“天氣越惡劣活兒越多,幹活時間越長”
期待縮短低溫工時
1月中旬的一天,一場大雪洋洋灑灑下了一夜,長春人民大街上,三五成群的環衛工人正頂雪清掃。
“我們淩晨1點多就出來了,6點回去吃個飯又過來接着幹,啥時候雪停了、活幹利索了,才能休息會兒。”陳桂芳已經做了14年的環衛工人,今年下雪頻繁,她也很少遇到。上次下雪,她和同事通宵忙到第二天早上6點,又從當天17點幹到次日淩晨1點,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讓大家疲憊不已。
盡管快速路、主幹道是清雪車作業,但一些小路、路邊帶和人行道等區域都要人工清理。有時一場雪剛清理完,又來一場。不少環衛工從去年11月末到現在都沒怎麼休息,年紀大些的累得挺不住就吃去痛片頂着。
“雖然隊裡會盡量安排休息,但天氣越惡劣活兒越多,幹活時間越長。”陳桂芳說,現在環衛工人待遇不錯,棉襖棉褲、帽子手套都發,就是極端天氣時工作時間太長了,“如果雪沒完沒了地下,我們就得一遍遍地掃。”
王麗說,加班清雪時,環衛隊裡會供飯,有時是盒飯,有時是牛奶面包火腿腸,都是熱乎的,而且現在大家對環衛工人态度越來越友善,累的時候他們可以進超市或戶外勞動者服務站喝口熱水、休息一會。
環衛工人是城市美容師,社會各界也在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懷。不少地方推動銀行、超市、藥店、飯店等,為戶外勞動者就餐、休息、如廁等提供便利。不過,記者了解到,一些專門為戶外勞動者建設的愛心小站,因疏于維護,諸如供暖等設施受損,影響使用。同時,部分依托單位和商戶的服務站,由于營業時間較為固定,真正進門享受服務的人次有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