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網記者 王子晖
【學習進行時】新年伊始,習近平主席首訪選擇了擁有千年胞波情誼的鄰邦緬甸,2020年中國外交迎來精彩開局。中緬兩國在2000多年的交往史中結下了不解之緣。這次訪問,處處體現着兩國間不同尋常的緣分,一個“緣”字可以說是這次訪問的“題眼”。新華社《學習進行時》原創品牌欄目“講習所”今天推出文章,為您解讀。
1月17日至18日,習近平主席應邀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。兩日來,他出席了12場活動,見證簽署達成29項各領域合作文件,雙方還發表了聯合聲明。 在各種場合,習近平暢談胞波情誼,妙語連珠,極具深意。
17日,在中緬建交7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暨中緬文化旅遊年啟動儀式上,習近平說,中緬文化都講一個“緣”字。兩國地緣相近、人緣相親、文緣相通,胞波情誼曆經千年始終如一。
地緣、人緣、文緣,可謂“緣中有緣”“緣上加緣”。習近平這次訪問緬甸,正應了那句老話,“有緣千裡來相會”。
曆史之緣,胞波情誼是雙邊關系發展的動力和源泉
中緬山水相連,世代比鄰而居,兩國間的友好交往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。
國事訪問前夕,習近平在緬甸媒體發表署名文章。他不吝篇幅,深情回顧了中緬兩國友好交往的佳話。
從公元前4世紀就打通的“金銀大道”到盛唐時期骠國王子訪問長安,從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共同倡導并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習近平2009年的緬甸之行,無數生動實例說明,中緬兩國人民自古相親相融,胞波情誼源遠流長。
這份特殊緣分,形成了雙方心意相通、患難與共的深厚底蘊和寶貴傳統,将兩國的前途命運緊緊相連。特别是建交70年來,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,雙方關系始終堅如磐石,這次訪問期間,在彼此的核心利益問題上,兩國領導人都表達了堅定的立場。
出席緬甸總統溫敏舉行的歡迎宴會時,習近平總結了3條“堅持”:堅持心意相通、真誠相交的胞波情誼,堅持風雨同舟、患難與共的優良傳統,堅持相互尊重、互利共赢的合作方針。
正因如此,雙方邊民像親戚一樣長期友好往來,維護了邊境穩定,促進了交流合作。“親戚越走越親,朋友越走越近”,這是中緬兩國的共同諺語,也是兩國曆史得出重要啟示——胞波情誼是雙邊關系發展的動力和源泉。
在中緬建交70周年之際,習近平将緬甸作為新年首訪國家,體現了對中緬胞波情誼及深化中緬關系的高度重視。訪問期間,習近平同溫敏總統一緻同意以這次訪問為起點,共同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。
習近平強調,這一重要政治共識,深刻诠釋了中緬兩國唇齒相依、休戚與共的特殊關系,生動體現了兩國人民患難與共、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誼,全面擘畫了雙邊關系未來發展的嶄新藍圖。
他滿懷信心地說,在雙方共同努力下,中緬友好交往和合作發展的曆史潮流,一定會像同宗同源的中國瀾滄江和緬甸伊洛瓦底江一樣,跨過崇山峻嶺,越過激流險灘,始終奔騰向前。
時代之緣,推動國際社會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
上世紀50年代,中國和印度、緬甸分别發表聯合聲明,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,成為國際關系史上的重大創舉。
建交70年來,中緬兩國始終相互信任,相互尊重,相互支持,樹立了大小國家平等相待、互利共赢、共同發展的典範,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。
今天,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,但國際關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現象依然突出,保護主義、單邊主義、霸淩行徑逆流而動,包括中緬在内的發展中國家在維護各自主權、安全、發展利益方面面臨新的挑戰。
新形勢下,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沒有過時,反而曆久彌新。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、互不侵犯、互不幹涉内政、平等互利、和平共處,這是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國家間交往的基本準則,是國際道義所在,是曆史潮流所向,是各國人民所盼。
60多年前,中緬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,成為國與國交往的佳話。這段緣分發展至今,又有了新的内涵,做弘揚和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表率,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,樹立國家間交往的典範,推動國際社會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。
訪問期間,習近平對溫敏總統真誠表示,中國開展對外合作從不強加于人,從不幹涉别國内政,反對你輸我赢、單邊通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