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浦東破解創新人才“健康壁壘”
一個基層的青年聯合會,能做些什麼?青聯委員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?日前,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注意到,在上海浦東,這裡的基層團組織正通過青聯改革的契機,讓青聯委員對青聯的工作更有“參與感”,讓青聯的活動更能發揮實際作用。
2019年12月中旬,上海浦東的青聯委員聚集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,這一次,人來得特别齊。這不是普通的青聯活動,它有一個頗為嚴肅的名字——浦東青聯議政咨詢會。這樣的議政咨詢會,給了青聯委員一個“向上反映青年訴求”的好機會,遠比一場足球賽、一次公益活動對委員們的吸引力更大。
王道雨是上海卓道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、總經理,也是上海浦東的一名青聯委員。29歲的他帶着100多名青年員工在康複機器人領域打拼了5年,“我希望,浦東可以給創新創業人才一些健康方面的政策,比如特殊的挂号平台等。其他地方招商可能跟我們談錢、談地,浦東可以談健康”。
要事業 更要健康
此前,上海市浦東新區青年聯合會面向數百名浦東新區創新創業人才(26-45歲的創業者及企業高管)進行的一項健康調研顯示,在浦東工作的創新創業人才最看重“健康管理和優質醫療服務”。
調查數據顯示,超過七成的人群認為健康管理“非常重要”(70.51%),超過七成(73.52%)受訪者認為,在政府政策供給的基本醫療服務外,還應為人才提供健康管理服務,以彌補公立醫院排隊時間長、問診時間短、個性化服務少等問題。
上海浦東新區彙聚了衆多創業公司高管和專業技術人才,他們是浦東創新創業的“智庫”和“動能”。由于工作繁忙、頻繁出差、飲食不規律、壓力大等,這些人群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态,也很難抽出時間到醫院就診。同時,由于浦東人口數量衆多,但三甲醫院等公立醫療資源較為有限,使得人們看病時排隊等候的時間很長,就醫體驗欠佳。
“對健康管理與優質醫療服務的需要,已成為浦東人才的‘剛需’,”前述報告稱。調研顯示,隻有約四成(41.63%)受訪者認為自己非常健康,超過一半的青年創新創業人才(55.66%)自認為處于亞健康狀态,還有2.71%的人群對健康狀況感到非常憂慮。
從具體症狀看,由于長期加班、精神壓力大、久坐缺乏鍛煉因素等引發的“辦公室亞健康”是元兇。排名靠前的症狀依次是頸椎、背部、腰部或四肢疼痛(48.4%)、失眠或睡眠質量低下(39.27%)、疲乏無力、反應遲鈍(35.62%)、焦慮、健忘、注意力不集中(33.79%)、食欲不振或腹瀉、便秘(27.85%)。
有超過六成(62.1%)的受訪者認為,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是導緻亞健康的主要原因,緊随其後的是情緒容易暴躁、焦慮(45.66%)和肥胖(31.05%)。
看個小病排隊兩小時,值不值
身體處于“亞健康”狀态,但卻沒有時間去看病,這是浦東創新創業人才的現狀。
上海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的總經理李翔是上海市引進人才,他2015年回國創業,至今已為浦東提供了100多個工作崗位,公司也發展到收支平衡且有納稅的檔次。他告訴記者,2019年全年,自己隻去過一次醫院,而且去的是社區醫院,“大醫院太擠了”。
李翔說,自己剛回國時曾購買了一年數萬元的商業醫療保險,但後來發現,所謂的高端醫療保險在中國與在國外根本不是一回事兒。“比如,我要預約華山醫院國際部的号,保險公司也會要求我至少提前一周;而它給我預約的專家,其實在華山醫院本部就有,我用醫院App排個隊也能約到。”他認為,如果政府能給認定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通暢的就醫環境,這會成為他們在上海創業的一個“重要理由”。
調查顯示,過去一年中,有近兩成(19.18%)的創新創業人群沒有去過醫院,去醫院的人群主要是陪同家人(39.27%)以及出現咳嗽發熱、腹痛腹瀉、胸悶胸痛等急性症狀(30.14%)。有閑暇時間前往醫院治療慢性病和疑難雜症的僅有22.37%和2.28%。
在被問及“不願意去醫院”的原因時,有近七成受訪者(69.86%)認為是沒有充裕的時間,其他原因還包括認為醫院環境不盡人意(27.4%),缺乏優質醫療資源(21%),以及就醫花費過高(17.81%)。
能否提供合适的創新人才就醫通道
當被問及“最想解決的問題”時,青年創新創業人群中排名最高的選項是就診等候時間長(52.05%)。此外,受訪者的訴求還集中在希望能有個性化的體檢和報告解讀(40.64%),延長問診時間、增加醫患間溝通(34.25%),請到專家名醫看診、手術(34.25%)。